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对策

    期次:第387期    阅读:593    作者:□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毛俊青

每个人都会遇到压力,压力无处不在、不可避免,人的成长和发展就是不断应对压力的过程。作为特殊的青年群体,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情感与人际等方面的心理压力,只有正确认识压力,积极应对,才能获得进步和成长。

一、认识压力

压力是指任何威胁到或被知觉威胁到人们健康状态并损耗其应对能力的情境。压力分为两大类,一是生活中发生的重大变化,如亲人亡故或突发重大疾病等,这类压力强度大,但持续时间短。二是日常生活中的小麻烦,如人际矛盾、考试压力等,压力强度小,但持续时间较长。这些日常的小麻烦对人的健康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因为它的强度不能激起人们的心理保护机制。日常压力单独起作用的时候可能比较温和,但是累加起来就很严重。如失恋后考试又挂科,就是压力的累加。大学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人际、恋爱、就业以及自我要求等方面。

二、应对策略

不少大学生遇到压力后的行为反应是消极逃避:放弃、自责、攻击。如报名竞聘学生干部,最后放弃了,事后责备自己没勇气。也有的人压力下易激惹,跟人争吵,通过攻击别人来转移自身压力。这些都是不健康的应对方式。

健康的方式是积极应对,也叫建设性应对,是为处理压力事件做出的积极的努力。建设性应对是具有现实、理性和行动导向的,具体分为三大类:以评价为中心的应对、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

(一)以评价为中心的应对。旨在改变个体对压力事件的解释。

“我做不到、都怪我、我不行、我不敢”,是这类学生对自己的负性评价。我们可以学习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理论,他提出人们可以通过转变对压力事件的评价来改变他们不良的情绪反应。艾利斯认为人们的信念指导着自己的感受,有问题的情绪反应是由负性的自我言语、不合理信念造成的。例如周末朋友爽约,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行为反应,如果你认为这很糟糕,一下子打乱了你的计划,那么你会很生气。如果你认为这很突然,空出了时间,得再重新安排一下,那么你会做出相对冷静的行为。

对压力事件的不切实际的评价来自于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比如:我必须得到某人的爱和关心,我必须在每个场合都有良好的表现。有学生常常不满意自己的表现,他们对自己的过高要求常常会带来很大的压力。我们要学会识别不合理的信念,建立理性信念,如一个人不可能让所有的人喜欢,每件事都要求完美是不可能的,不苛责自己,不为难他人。

积极地解释有利于缓解压力。拿考试失败为例,如果采用悲观解释风格,认为考试失败是因为我很笨,那么就会产生压力和消极的情绪。如果采用乐观解释风格,认为我考试失败是因为在忙其它事情,下次我要更加努力,这是一个比较积极的结果。乐观者更愿意选取行动导向的、聚焦问题解决的、认真规划的应对方式。悲观者面对压力时更倾向于回避和放弃。大学生要培养自己乐观的解释风格,考好的时候归因于自己有能力,考得不错。失败的时候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和其它外在因素,这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我们会更有勇气去学习和提高。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旨在改变压力情景本身。具体方法有澄清面对的问题,思考多种解决路径,评价行动方案并果断做决定,寻找社会支持,增强自我管理等。例如面临就业的压力,首先要主动关注招聘信息,分析自己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向有经验的师长请教,做好充足的规划和准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积极寻求别人的帮助,社会支持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够减轻压力带来的负面效应。把自己的难处说出来本身就是一种宣泄,面对压力时,寻找朋友的支持是一种良好的应对方式。

(三)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旨在改变个体的情绪性伤害。具体方法有释放情绪,转移注意力,锻炼身体等,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压力需要述说,情绪需要宣泄,负面情绪的积压会影响身心健康。大学生要学会用理智的方式来发泄情绪,不伤及他人。第一,学会情绪表达,可以用言语或文字释放和记录心情。在情绪糟糕的时候明确说出“我现在很生气”等,这种自我暴露的行为有利于情绪释放。也可以找到一个信赖的对象,说出自己的焦虑和担忧。第二,控制敌意并原谅他人,不让愤怒等消极的情绪过度蔓延,不过多承接别人的愤怒。第三,进行体育锻炼,这是一种效果理想的应对方式,它能够发泄负性情绪,把注意力从压力源转移,并有助于身心健康,坚持锻炼能够减轻抑郁、焦虑、敌意,增强自尊和活力。另外我们还可以尝试放松训练,如音乐放松,肌肉放松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压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大学生要学会从压力中调整自己,积极应对,提升自我,在压力下获得成长和进步,之前的压力经历会成为我们今后生活的底气和勇气,压力过后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