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每一个大四学子来说,如何在毕业后选择与规划自己的人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么,作为一名高校毕业生对自己毕业后的规划有什么看法呢?为此,我进行了一次采访。
本次采访的对象是与我同一所大学的理科类学生。“叶钟”是他的笔名。我和他采访的形式是线上采访。在我说明来意后,他接受了我的请求。就这样我们开始了正式采访。
当被问及毕业后的规划时,叶钟没有犹豫:“考研是我目前最清晰的答案。”他坦言,在考虑现实与理想之间,他经历过短暂的困惑。“就本科生而言,我所选择的专业在本地寻找工作并不容易,也许选择教育机构或转行。”他解释道,“至于考公的话,可以报的岗位大多是不限专业的类型,可考试内容与我的兴趣不符,我不想为了‘稳定’而将就。”
谈及选择考研的深层原因,叶钟的语气中多了几分坚定。他将理由归结为两点:专业需求与自我期待。“理科类专业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他举例说,“比如量子计算、新能源材料这些方向,本科期间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想在本地找到相应的工作,至少需要硕士学历。”此外,他提到,身边许多同学选择考编或考公,但他更希望在学术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我不想在二十多岁就停止探索。”
当我向他采访关于 2024 年的第一次考研经历时,叶钟显得格外平静:“我没有挑灯夜战到凌晨,也没有刷完几十本习题集。”每天按部就班地复习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坚持。遗憾的是,叶钟与他报考的学校失之交臂。对于第一次考研,叶钟笑了笑:“谈不上遗憾,更像是完成了一场自我对话。”他认为,考研的意义不仅在于结果,更在于过程中对目标的清晰认知。“如果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才是真正的失败。”
在采访的尾声,叶钟透露自己正在准备2025年的第二次考研,所报考的学校大概率选择第一次考研时选择的学校。他说:“人生是场马拉松,重要的是坚持跑下去,而不是和别人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