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

    期次:第421期    阅读:433    作者:□ 人文学院 历史211班 徐倩宇

毕业季的脚步渐近,毕业生们面临着考研、考公、工作实习等一系列挑战。有三名大四学生分享了他们独特的故事。他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佼佼者,却在生活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奏,以独特的方式应对着人生的这一重要转折,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在图书馆的静谧角落里,林同学正在她的计划安排下安静学习。她的桌面干净整洁,学习资料井然有序,每日任务清晰列于一旁,仿佛是她在知识海洋里航行的罗盘。曾几何时,林同学在学习、生活的多重压力下苦苦挣扎。焦虑、烦恼充斥着她的生活。通过严格的计划和时间管理,她像一位勇敢的船长,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掌控之舵。她果断取消了不必要的活动,精简了每日的任务,坚持完成一项再开启下一项的行事准则,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作息模式。这种秩序化的生活不仅让她找到了稳定的锚点,更赋予了她专注于专业领域的坚定与从容,让她不再被外界的喧嚣与标准所左右,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行。

校园的另一隅,吴同学与她的“减压小组”正绽放着别样的温暖光芒。这个由不同专业学生组成的小团体,最初只是拼单伙伴,却在不经意间搭建起了一座彼此间的情感桥梁。在这里,他们默契地避开成绩与工作等敏感话题,转而分享生活中的小确幸——那可能是傍晚时分一抹绚丽多彩的晚霞,也可能是朋友即兴创作的一首小诗。每一个细微的美好都被无限放大,成为治愈心灵的良药。通过建立一个安全的分享空间,个体的压力在群体的温暖中悄然融化。成员们会定期进行分享、交流。交谈中,大家暂时放下手中的电子设备,远离身边的焦虑与压力,回归到最纯粹、最温暖的面对面交流中去,深刻感受那份来自群体的温度与支持,让心灵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

郭同学则用她的爱好画画为自己绘制了一片宁静的心灵花园。曾经的失眠与焦虑在她的画笔与纸面轻柔摩擦的沙沙声中渐渐消散于无形。她每天特意预留出一段儿独属于自己的时间,在这段儿时间里,她与社交媒体保持距离,不处理琐碎事务,而是全身心地沉浸在画画、看书的爱好之中。这种留白不仅为她提供了消化情绪、整理思绪的宝贵空间,更让她在读书、画画等爱好中找到了久违的宁静与满足。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留出片刻空白的时间,去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宁静,让心灵得以自由呼吸,重新找回那份属于自己的从容。

在此次对大学生应对焦虑的采访中,我看到了对抗焦虑的共性原则就是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坐标系,从具体而微的成就中寻找满足感和安全感,如在任务计划表上,我们细致地规划着每一项任务;在宁静的午后,朋友们愉快地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在闲暇的时间里,我们用心勾勒着每一幅速写……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毕业季,这三位学生通过各自的方式展现了普通人在面对焦虑时的生存智慧。他们找到了在压力下保持平衡的方法,为自己的人生航程设定了方向,也在不确定中站稳了脚跟。他们的故事为同龄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即便在略显焦虑的毕业季,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