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奶正在厨房忙碌。蒸笼里是刚包好的肉包子,升腾的热气扑上了玻璃。去年的窗花还贴在玻璃上,边角微微卷起,像一只翩翩欲飞的蝴蝶。大年三十,年味如同氤氲的水汽弥漫在家的各个角落。凛冬已逝,新春将至。
除夕的仪式从贴春联开始。红纸上的金粉簌簌落下,像撒了细碎的星光。木桌上的火锅咕嘟作响,骨头吊出的高汤里沉浮着蛋饺与鱼丸,蒸汽在玻璃窗上描摹出朵朵祥云。
等到夜幕降临,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佳肴,令人垂涎三尺。这顿年夜饭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对过去一年辛勤付出的奖励,也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大家边吃边聊,笑声与碰杯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今夜最温暖的旋律。饭后便是传统的守岁环节,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春晚的开始。在春晚的陪伴下,时间悄然流逝,零点的钟声敲响,窗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宣告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每年的这个时候,年夜饭、春晚、烟花,一切似乎都是一成不变的。细细品味,却又发现每年都有新的变化。孩子们渐渐长大,长辈们的鬓角也悄悄染上了白霜。我忽然懂得了春节从来不是简单的重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就像奶奶腌菜坛里永远要添新盐,祠堂的烛火总需要新人续燃。那些固执的仪式感是我们在疾驰的时光里系下的红绳,提醒着来处,也指引着归途。当新年的烟花在夜空绽放,我听见春天的根须正在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