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

    期次:第402期    作者:□ 物理工程学院 邹忠虎


春节是中华儿女心中最为庄重、热烈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时光。随着年的脚步悄然而至,我心中对家乡春节的思念与期盼愈发浓烈。此次寒假,我携两孩重返伍子胥故里——湖北监利,不仅为了与久别重逢的亲人相聚,更为了与昔日同窗再叙旧情,深切感受荆楚大地那份独特且浓郁的家乡年味。

湖北这片钟灵毓秀的荆楚大地自古以来便是文化璀璨、风光旖旎之地。春节时分,湖北更是处处洋溢着浓厚的年味,洋溢着喜庆与祥和。2月4日,因北方六省突降大雪,我乘坐的车辆在途中滞留了长达20多个小时,终得返回监利。一到家门,哥哥、弟弟和妹妹便纷纷上前,热情地迎接我归家。家中氛围热烈非凡,亲戚们络绎不绝地前来问候,孩子们更是欢声笑语、喜气洋洋,一片祥和欢乐的景象。

在湖北老家,春节的习俗繁多且富有特色。有句俗话说得好:“腊月二十三,打土尘;二十四,送灶神;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办鱼肉;二十七,洗金漆(即洗澡);二十八,刜鸡鸭;二十九,把菜卤;三十夜(方言读 yā),鐤罐咵。”在这年前的七八天里,家家户户都沉浸在置办年货的忙碌中,忙着杀鸡卤菜、贴对联、挂灯笼,将家里布置得一片喜庆热闹,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年三十,俗称除夕,是全国也是老家一年中最庄重、最喜庆的日子。黎明的曙光尚未完全驱散夜的寂静,乡亲们便纷纷踏上前往乡镇集市的道路,去寻觅那些能装点节日的“年货”。除夕这天,简单的早餐过后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贴春联、贴年画一般会安排在当天上午,红纸金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寓意着新年的吉祥与幸福。中午时分,厨房里弥漫着各种食材的香气,家人们精心准备着“团圆饭”。这顿饭往往需要花费数小时的心血,至少要有十余道精美的佳肴。从中午十二点忙到下午五点,这段时间里,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品尝着“湖北特色”丰盛的饭菜,享受这难得的团聚时光。

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蕴含着深深的寓意,红烧鱼象征着“年年有余”,火锅则代表着“红红火火”,而玉米炒蔬菜丁则寓意着“金玉满堂”。此外,还有湖北“四蒸”:粉蒸鱼、蒸肉、蒸藕、蒸鸡,以及甲鱼火锅、爆炒黄鳝、菱角莲子米、藜蒿炒腊肉。另加特色美食——热干面、豆皮与莲藕排骨汤……每一道菜都散发着家的味道,让人垂涎欲滴、回味无穷。

亲友难忘情难舍,龙年共聚庆团圆。除夕是一个充满欢乐、祥和与温馨的夜晚,也是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

除夕之夜,全国人民都沉浸在节日喜庆的氛围中,荆楚大地的家乡也不例外。人们迎接新春的到来,祈求来年的丰收与幸福。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同守岁迎新。此外,还有一系列辞旧迎新的庆祝活动,如开门礼俗、出行、拜年、拜年酒等,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之夜,鞭炮声噼噼啪啪,到处响声四起,周围的村落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五彩斑斓的礼花绽放在夜空中,与繁星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爆竹声声响起,伴随着欢笑声和祝福声,营造出浓厚的年味。除夕之夜,如此美好而温馨,让人陶醉其中,享受这难得的团圆时光。

新年守岁,承前启后,辞旧迎新,龙年大吉。除夕之夜,人们会点亮家中所有灯光,直到凌晨时分,以此迎接新的一年。守岁的过程中,人们不会浪费任何一点光亮,以保证能够照亮未来之路。

大年初一的清晨,天空仍沉浸在淡淡的蓝黑色中,只有稀疏的星光点缀其间。此时,人们的热情早已打破了夜的寂静。在完成对家中正堂的祭拜仪式后,大家便纷纷踏上了忙碌而充满喜悦的拜年之旅。

拜年过程中,红包成了连接代际情感的纽带。已成家的晚辈恭敬地向长辈献上红包,而长辈们则慈爱地给年幼的儿孙们发放压岁钱。这一传统习俗在浓浓的年味中显得格外温馨。红包承载着尊老爱幼的深刻寓意,仿佛一个个小小的使者传递着家的温暖和祝福。

大年初一上午十点半左右,家人们围坐一桌,享用香气四溢的“早宴”:卤肉、卤豆腐、卤鸡和卤蛋,桌上十余道特色菜,色香味俱佳。主食有米酒汤圆、煎糍粑、团子等,寓意团团圆圆。家人们围坐一堂,品味着佳肴的美味,一边交流着去年的财运起伏、收获满满与挫折教训,一边分享着新年的喜悦心情和暖心祝福。欢声笑语中,新年的温馨与喜庆氛围被推向了高潮。家的温暖与和谐在此刻显得尤为珍贵。

大年初二是湖北荆州的“姑父节”,也称“迎婿日”。这天一早,女婿们带着妻儿提着精心挑选的“红色礼”笑容满面地前往丈母娘家拜年。路上的行人都是提着各式红色盒装礼品的拜访者。年味在这份热闹与期待中愈发浓烈。初二的丈母娘家总是热闹非凡。女婿是主客,一般和姑爷、舅爷们坐一个桌,享用着丰盛的午餐。笑语和热气交织,构成了一幅温馨的家庭画面。

大年初三则是亲朋好友相互拜年的日子。荆州人非常好客与讲究礼节。无论是走访亲戚还是朋友聚会,都会带上寓意吉祥的礼物,并给小孩子准备“打发钱”(通称:红包)。这一天,孩童们穿着新衣服,跟随父母走亲访友,收获着长辈们的红包和祝福。街道上,随处可见提着礼物、满面春风的拜年者,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喜庆和祥和。

在姚辉家,同学们欢聚一堂,氛围热烈而欢快。大家围坐一起,笑声此起彼伏,仿佛整个房间都充满了欢乐的音符。几十年未见的杨早堂、王玲等老同学,虽然有些陌生,但一开口便是熟悉的调侃与玩笑,仿佛时光从未流逝。大家分享着彼此的近况,回忆着曾经的点点滴滴,不时爆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整个聚会洋溢着浓浓的同窗情谊和温馨的年味,让人难以忘怀。

下午五点左右,一场丰盛的宴席过后,我们这一群老同学齐聚在姚辉家那绿意盎然的菜地旁,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合影。每一张笑脸都洋溢着纯真的欢乐。一时间,我们仿佛重回到那段单纯而又无忧的校园岁月。

从大年初四到初九“上九日”,年味逐渐从热闹转为温馨。家人们都在充分利用这几天的时间走亲访友,如一起包饺子、做年糕,或是外出游玩、观赏花灯……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也让春节的欢乐氛围得以持续不减。初九过后,虽然春节的热闹氛围稍减,但那份家庭的温馨和浓浓的年味却会一直留在人们的心中。

元宵节玩春景成为了人们最为期待的活动之一。此时,人们会参与到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如玩龙灯、舞狮子、采莲船、荆州花鼓戏等。这些活动不仅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氛围,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体现。

春节这几天,对于远在河南工作的我,因父母已离世多年,我串完姑舅家与姐妹家后,只能与初、高中同学和老战友们欢聚一堂,每天都是难免推杯换盏。大家轮流设宴,每天都有新的团聚。餐桌上,敬酒声此起彼伏,祝福的话语温暖人心。

我在家乡团聚的时光虽然短暂,但却充满了无比的欢乐。它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了春节最美的风景。我们在这里用笑声和欢乐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春节,留下了难忘的回忆。这让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关于描写过春节的七律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春节时的喜庆氛围,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家乡年味的独特魅力。同时,我也想起了那句广为流传的谚语:“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话虽然简单,却道出了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的重要性。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贫富贵贱,春节都是一个团圆、欢乐的时刻,是亲情的纽带,是心灵的归宿。

今年春节回湖北老家,我沐浴在家乡人民的热情与真诚中。处处可见喜庆的婚礼和欢聚的老友,大家共话往昔,共祝未来。推杯换盏间,虽不再大醉如泥,但那份醉意正映示着深厚情谊与真挚祝福。家乡的春节,热闹而温馨,如诗如画,让人沉醉。在老家过春节的十多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乡春节的“年味”赐予我的温暖与幸福。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更加珍惜与亲人团聚与同学、战友重逢的美好时光,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春节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湖北年味浓如酒,故友欢聚时光流。在监利这个熟悉的小城,我与故友欢聚,笑声与鞭炮声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短暂的相聚,情意却如长江之水绵绵不绝。

难忘的“年夜饭”香气扑鼻,那幸福与温暖的味道在舌尖跳跃,那是家的味道,是难忘母爱的味道。春晚的欢声笑语更是家家户户的必备节目。一家人围坐在电视前兴致勃勃地品味着每一个节目。那是团聚的味道,是亲情的味道。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独特的年味。家乡的年味,浓得如陈年的酒,醇香四溢、醉人心扉。家乡的年味是每个人心中永恒的温暖与力量。它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让我们珍惜这份独特的年味吧!让它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源泉,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温暖与力量。

美好总是短暂的。正月初九那天中午,我带上孩子坐上高铁踏上了返回洛阳的旅程。我相信:我们的情谊不会因此而消散,反而会更加珍贵。我们期待着来年的再聚首,期待着再次感受家乡的年味。

总之,荆楚大地的年味是烟花爆竹的味道,是孩子们欢笑的引子,是家家户户热闹的序曲,是采办年货的喜气洋洋,是街头巷尾的红红火火,是满载而归的喜悦与期待。就让“家乡年味”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愿家乡的年味永远如此浓郁,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家乡春节的美好与幸福。让这份年味代代相传,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