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年轻人很能睡觉,我们大白天去查宿舍时,不少同学还躺在床上睡觉。但有些同学却反映难以入睡,这到底是为什么?
失眠首先要从生活规律上找原因。比如一位女生说她经常半夜十二点上床。问她为什么这么晚睡觉,她说宿舍其他同学都是如此。
科学研究证明,人白天忙碌了一天,晚上十一点以后,肝脏处于排毒的旺盛时期,此时人体若得不到休息,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日积月累,长期下去,则会损耗身体健康。所以,大家还是要早点上床休息。
她说自己十一点之前也能上床,上床后,再玩一会儿手机,和朋友聊会儿天,不知不觉就十二点了!
难怪她要失眠了。睡前玩手机是大部分人都有的习惯!有的人能够克制,玩的时间短一些儿,但有的人却难以自拔,一拿起手机就难以停下来。该休息的时间,大脑却处于兴奋状态,时间长了会造成神经衰弱,加剧自己的失眠状态。要治疗失眠的毛病,一定要改了睡前长时间聊天这个坏习惯。
她说:“我也知道长时间看手机不好。眼睛又干又涩,头还晕乎乎的。可我白天要学习,就晚上有时间聊天。”
我说:“那你就要调整一下了。学习也需要劳逸结合,复习的间歇可以聊会儿天。一定要改变睡前聊天的习惯,否则会影响你的睡眠质量。长期下去,身体会受到影响,学习的效果也不好。”
身体缺乏锻炼是人们容易失眠的另一个原因。人的身体就像机器,必须通过锻炼来润滑,何况有些体育项目会给人带来生活的乐趣,体会不到锻炼身体的乐趣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很多人平时不锻炼,又缺乏必要的劳动,到晚上身体不疲倦,就很难入睡。我经常劝大学生要锻炼身体,培养一个感兴趣的锻炼项目,既能体验锻炼的乐趣,又有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
有人又问,自己平时也跑步锻炼,不爱看手机,但也总是睡不好呀,这是为啥呢?
我请她谈谈具体情况。她首先谈的就是父母,看来她意识到了父母对自己的消极影响。她说父亲脾气不好,对她期望很高,小时候经常训她。母亲脾气也不好,和父亲两个人经常争吵。
不良的情绪同样会造成失眠。家庭环境不好,缺乏安全感,或者有心事,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咋能安然入睡呢?
经常处于争吵之中的家庭环境可以给孩子造成极大的不安全感。人在感到不安全的状态下,大脑是不会安静下来的,如此咋会能休息好呢?父母要从小给孩子创建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不仅不能打骂孩子,并且还要慎重使用一些威胁性的话语,即便是无恶意的也不可以。比如,有些年轻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会说“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等恐吓的话。说得多了,这些话会在孩子的潜意识里生根发芽。
但是,生活难以苛求,父母难以选择。有些人小时候难免会遇到难尽如人意的事,心理上难免会留下阴影。长大后,要学会把自己从这种压抑的潜意识中解放出来,理解父母生活的艰辛,理解社会复杂的一面。因为生活不会是完美的,童年的生活环境也是我们所难以苛求的,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我。
有位同学说现在父亲对她期望值很高。要求她考研,冲击更高的目标。这增加了她的压力。
压力大也是失眠的原因之一。“假如考不上又会怎样?”我有意为她解压。
“复习呀,再来一年。”她回答。“还考不上呢?”我又问。她愣了一下,然后说:“不可能吧。”“考上了当然更好。但谁也不敢对未来打百分之百的保票。如果真考不上,又能咋地?你必须做好考不上的思想准备。”
她沉默了。她也许在想,假如考不上,父亲会怎样对待自己。
我继续引导她:“适度的压力有利于目标的达到,但压力过大,则会压垮一个人的。难道这种考研的压力不是你失眠的原因之一吗?”
沉默一会儿,她突然说:老师,看你有黑眼圈,你是不是也失眠呀?
是呀,有时候我也失眠。人到中年,该见的事都遇见过了,该有的也都拥有了,我现在反倒不如当年一无所有的时候那么容易入睡。
青少年时,我从不知道什么叫失眠,虽然也有忧愁,也有压力。
现在有时候失眠,是压力?中年人有压力很正常,但自己踏实工作,本分做人,只求心安即可,不过分苛求别人,苛求自己,把压力化为动力,这不是失眠的原因。是生活习惯?自己也没啥不良习惯,能够按时睡觉,坚持锻炼。那是什么原因呢?想不通,可能与年龄有关。
可见,失眠者各有各的原因。即使无原因,失眠不约而至也不是很正常的事吗?我们如果能够学会与失眠和平相处,睡着就睡,睡不着就躺着,放平呼吸,理顺情绪,想想白天的事情和遇到的问题,不再为失眠纠结,不再为失眠焦虑,可能失眠就不会是个问题了。
但愿所有人今夜有眠,能睡个好觉。也愿所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能够多些耐心和爱心,别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孩子的成长。孩子潜意识中的不安全感是他们未来健康成长的大敌,父母无意识的坏习惯可能会毁掉孩子一生的幸福。
这 说 起 来 容 易 ,做 起 来 难 。要 宽 容 孩子,又不能溺爱,养育孩子真的是一门艺术和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