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内心的美好信念

    期次:第352期    作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卓201班 郭谱康


一本书,经过漫长的岁月,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喜欢,这证明有些是跨国界、跨时代、根植于“人”内心的东西。当一本书说出我们共同向往的东西时,我们为之鼓舞;当涉及我们共同厌恶的东西时,我们同仇敌忾。虽然不同的读者,会对是非对错有不同的诠释,但是一定有一些东西是共通的情感。

《哈利·波特》这部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传达了共同的价值,并且能不断地引起大部分读者的共鸣。

罗琳在《哈利·波特》想要传达最多的就是爱——各种形式的爱。

莉莉的母爱给予了哈利·波特最强大的保护咒语。这当然是一个魔幻故事的设定。我们不会遇到阿瓦达索命,“爱”当然也不会给我们的皮肤施上魔法,让触碰它的敌人灰飞烟灭。那是魔法世界的事。在这个世界上,爱一样会给人以保护,用这个世界的方式。那些不相信爱的人,也自然会成为这个世界的伏地魔与食死徒。

哈利·波特得到的另一重保护是赫敏和罗恩对他的朋友之爱。赫敏在故事中的整体实力远超哈利·波特。聪明才智不提,即便是勇气也不输他。赫敏是书里除邓布利多和哈利·波特之外,唯一一个明确叫出伏地魔名字的人。我认为这并非因为她出生于麻瓜世界,不了解伏地魔的恐惧。她只是不怕。她也不像哈利·波特那么敏感。被记者写成一个荡妇、受尽嘲笑时,她一笑了之。第三部里,马尔福因为巴克比克笑话海格的时候,她冲上去就是一拳。在第五部里,她不断地在课堂上挑战乌姆里奇。哈利·波特的勇气更多的是一种鲁莽和冲动,而赫敏是一种有节制的、理性的勇气。如果我是赫敏,我怀疑自己能不能受得了哈利·波特。他的冲动、不讲条理是我不能接受的。赫敏也的确常常反对哈利·波特的做法,但是不管怎样,她一直都跟随着,甚至比罗恩还要坚定。她没有一刻离开过。罗恩是个平凡人,他动摇过,但是依然走了下去。

我不觉得他们两人是出于对整个社会的责任而去对抗邪恶。这更像一种简单的感情:你是我的朋友,我们相信你、支持你。很难想象没有这两个朋友的哈利·波特能走到最后,就像无法想象没有山姆的佛罗多一样。朋友会给予我们力量。

还有一个重要的保护来源于斯内普,来源于斯内普对莉莉的爱。整个故事里处境最危险的就是斯内普,他本身有着一丝恶的本性,所以他的投靠伏地魔完全是出于自己的理性。当他的理性和对莉莉的爱相悖时,他毅然选择了爱。邓布利多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对斯内普无比的信任。这本书里的很多地方,邓布利多都表达过同样的观点:“我们的出身,我们的能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选择了什么。同样有着强大实力的伏地魔,选择了不信任任何人。我们的选择,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相对次要的。比如赫敏对家养小精灵的态度。不得不说,赫敏当时执着于解放小精灵,有些过激了。同样的事在人类文明史中不断地发生。在什么样的时间、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这是可以商榷的。这无法抹杀赫敏对小精灵的尊重和善意。这是一种更宽泛意义的“爱”。也正是因为这份尊重和善意,感化了克利切;因为同样的情感,使得小精灵、马人等各种不同的存在共同站在了抵抗的前线;因为同样的情感,打破了霍格沃茨四个学院的界线,所有人分散在了四张大桌上。我们不尽相同,但我们是平等的存在。

哈利·波特只是主角,是他用魔杖打败了伏地魔。真正战胜邪恶的是伏地魔完全无法理解的爱和善。这才是《哈利·波特》要传达的东西。罗琳用完全不同的故事和手法表达了和狄更斯相同的情感。不是情节的曲折、不是设定的巧妙,而是这样共同的情感才能使之成为一部经典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