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钉纹铜爵陶百花灯 摄影 陈薪元

摄影 陈薪元

绿松石串珠 摄影 陈薪元

面纹铜牌饰 摄影 陈薪元

水泉石窟 摄影 陈薪元

绿松石龙形器 摄影 陈薪元
南宋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上周历史专业的学生外出实地调研。调研活动结束后,围绕文物、历史与学习的主题,我与历史231班的陈薪元同学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
校报记者孙瑞歌:在本次调研开展前,您是否曾对此次集体调研活动抱有期待?此外,本次调研具体前往了哪些地点?
人文学院陈薪元:我很期待这次调研活动。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学生,我认为一定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紧密结合。我们去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偃师博物馆、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以及水泉石窟。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我对洛阳地区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遗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校报记者孙瑞歌:去之前,有没有查过这几个地方的资料?你最期待去哪一个地方调研?
人文学院陈薪元:去之前没有听说过水泉石窟。于是,我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水泉石窟是北魏至北宋开凿的,主要为北魏时期的作品。我最期待的地方是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作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研究、展示中心,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关键的作用。所以我很期待去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校报记者孙瑞歌: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有没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文物?
人文学院陈薪元:我看到了乳钉纹铜爵、网格纹铜鼎、绿松石龙形器等镇馆之宝。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绿松石龙形器。它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华夏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其创作之精、用工之巨、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文物中十分罕见。
校报记者孙瑞歌:在与同学共同参观展览的过程中,有没有因为某个展品或讲解内容和同学讨论起来?具体讨论了什么内容?
人文学院陈薪元: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内设有西域香料主题展可以供参观者沉浸式体验。其中陈列了迷迭香、甘松香等多种香料。在体验的过程中,既能引发对当时西域贸易繁荣景象的遐想,又能生发出对古人精湛制香技艺的赞叹。
校报记者孙瑞歌: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水泉石窟?人文学院陈薪元:水泉石窟里的造像主要是北魏之作。水泉石窟的造像集中并且工艺精美,是研究古代雕刻、绘画、建筑等方面的珍贵资料。1963 年,它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 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校报记者孙瑞歌:你认为这次实地调研的经历在帮助你直观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等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一过程又如何具体提升了你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
人文学院陈薪元:相比书本、网络的间接信息,实地调研历史遗存能带来多感官的沉浸式体验,触摸古迹肌理、观察技艺细节、感受场景氛围,让中华文化从抽象概念变为可感知的具体存在。这是间接了解无法替代的。这种直观的文化浸润不仅深化了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更激发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正是这份历经岁月沉淀的文化力量赋予我们坚定的文化自信,也让我们更有底气将这份宝贵遗产传承下去,续写属于新时代的文化华章。,
调研并非终点,而是理解历史的“第二课堂”。作为调研记录者,我们所见证的不仅是一次常规采访,更是青年一代与中华文脉之间的深度对话。当我们用探索行动连接过往与未来,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这份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与探索之志终将成为青年群体续写中华文明故事的起点。那些被他们深刻解读的历史亦将在新一代的守护与传承中绽放更为持久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