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常”、“细”、“长”三个字,深刻揭示了抓作风建设的重要方法论,是指导全党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必须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真功、打实功,让作风建设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
作风建设贵在常常抓,在常学常新中夯实思想之基
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是基础,唯有“常学”方能“常新”,才能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动上明确界限。要将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坚持全面细致地学习、原汁原味地领会、系统深入地精研,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多种载体,通过培训领学、集体共学、研讨深学等多种形式,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切实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思想上的成熟、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觉。要深入开展警示学习教育,结合本行业本领域典型案例,深入剖析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表现和危害后果,引导党员、干部对照典型案例自检自省自律,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从思想深处筑牢抵制歪风邪气的防线,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为心中的“戒尺”。 要善用“数字+”新路径,依托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运用 VR 展馆、AI 课堂等新技术,推动学习从“书面”向“云端”延伸,在虚实交融中把握精髓要义。要坚持学以致用,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把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推动政务服务改革、“高效办成一件事”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持续在学思践悟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让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成为行动指南。
作风建设重在环环抓,在动真碰硬中践行担当之责
面对作风建设中的沉疴痼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碰硬,只有具备细照笃行的勇气,动真碰硬的魄力,才能在矛盾面前不绕道、问题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退缩。通过对标对表,聚焦“关键少数”、关键时间节点、关键群体、关键问题,细致查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推诿扯皮、形象工程、基层减负、文风会风、吃拿卡要、违规吃喝、变相送礼、公款旅游、趋利性执法等方面问题,不回避、不拖延,逐个攻坚、逐个击破,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老百姓常
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广大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小事小节绝非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而是关系到党性原则和人格品行的大问题,要从头脑深处掸去“作风是小事、违纪是小节、违法才处理”等“思想尘”,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切实将铁规矩、硬杠杠转化为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老百姓看作风建设,主要不是看开了多少会、讲了多少话、发了多少文件,而是看解决了什么问题。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要敢于啃硬骨头,不做假把式、不搞一阵风,在重点项目、关键岗位上实践历练,在困难挫折面前勇于迎难而上,在风险挑战面前主动抢抓机遇,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以实实在在的成绩成效诠释为民服务好作风。
作风建设功在反复抓,在建章立制中提升落实之效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向制度建设要长效,制度机制管长远、管根本,最可靠也最有效。若缺乏刚性的制度约束,作风建设则易陷入“抓则紧、放则松”的循环。要抓实建章立制,针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查摆出来的问题,逐项研究制定相关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研究制定执行制度的监督检查办法和纪律处分规定,建立健全行得通、做得实、长期管用的制度机制,确保制度立得起、行得通、有实效,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化保障。要加强监督检查,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严肃问责,发现一例整改一例,切实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要始终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将制度建设贯穿作风建设全过程,一手抓建章立制、一手抓贯彻执行,以改革的办法固化作风建设成果,彻底走出“抓一抓就好一些,放一放就松下来”的怪圈。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对于作风建设,我们一定要常抓、细抓、长抓,形成常态,抓出长效。只要我们以钉钉子精神继续打好作风建设攻坚战、持久战,狠刹歪风邪气、涵养新风正气,定能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带动社风民风更加向上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