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旗帜跟党走 奋勇争先谱新篇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共青团工作巡礼

    期次:第420期    阅读:723    作者:□ 校团委

自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河南科技大学共青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政治责任和工作主线,紧紧围绕学校工作中心和上级团组织系列重要工作部署,切实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开拓进取、奋勇争先,对学校大局的贡献度显著增强,书写了浓墨重彩的青春篇章,交出了一份让党委放心、让青年满意的优异答卷。

一、围绕主责主业强化思想引领,青年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一是丰富主题教育形式,引领青年奋进方向。学校共青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等主题,开展一系列具有共青团特色的思想引领活动 200 余场次;大力实施“青年大学习”行动,累计覆盖团员青年 20 万余人次;开展“国旗下的誓言”升旗仪式暨主题演讲 240 余场,不断夯实全校团员青年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思想根基。

二是深化“青马工程”,强化青年思想淬炼。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突出团学骨干的引领作用。构建校、院两级“青马工程”培养体系,打造“理论学习+调研交流+实践锻炼”课程体系,青年学生骨干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政治工作本领进一步提升。校、院两级累计开展培训班8期,共培养青年学生骨干2492名,10名学员入选省“青马工程”、2名学员入选全国“青马工程”,充分发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示范带动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到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中。

三是选树先进典型,感召青年担当有为。持续举办五四表彰大会,选树先进集体和个人。开展“河科大之星”“自强之星”评选,树立勤奋学习、创新创业、志愿公益、自强自立等方面的青年典型;举办先进事迹座谈会、报告会,开展线上励志故事分享千余次。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学校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吴迪,“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和大学生返乡创业10强”曹君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刘铎、王涛,以及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团队、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先进集体,相关事迹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四是筑牢网络阵地,共建青年精神家园。持续探索思想引领的新载体、新形式,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矩阵工作联动、资源整合共享等机制,推动团属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新媒体平台影响力,校团委官方微信平台多次在全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排名中位列百强,在河南高校共青团新媒体排名中位居前列。先后推荐3名同学到共青团中央新媒体部门进行学习交流,推荐原创视频、H5、漫画50余件,被共青团中央微信平台采发 6 件;与团中央新媒体中心联合出品漫画平面作品3期,浏览量累计30万余次;微博平台采发的“团团大拜年”等,最高阅读量达 1895 万。制作发布视频《超燃!河科大师生齐声高唱〈我爱你中国〉,以青春之名向祖国告白》,被河南省教育厅、河南团省委等多家主流媒体高频聚焦报道,累计浏览量达9.8万余次,点赞量1万余次。

二、聚焦学生成长成才,实践育人平台更加广阔

一是聚力打造创新创业育人平台,三大主体竞赛成绩更加显著。完善校内创新创业赛事机制,夯实项目培育孵化平台,优化评优激励制度,提升备赛能力和项目质量,推动学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简称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称“小挑”)中均实现斩获国赛最高奖的历史性突破。承办河南省“小挑”1 次,“挑战杯”竞赛荣获河南省最高奖“挑战杯”,创新大赛荣获河南省突出贡献奖;第十三届、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荣获全国“优胜杯”。学校在创新大赛、“大挑”“小挑”等重大创新创业赛事中,获得省级奖项 757 项,国家级奖项 96 项,其中在 2022 年第八届创新大赛中,荣获国赛金奖 1 项、银奖 5 项、铜奖 6 项,总成绩位列全国高校第35名;在2022 年第十三届全国“小挑”竞赛中,荣获国赛金奖 2 项、铜奖 5 项,总成绩位列全国本科高校第 33 名,实现了我校在该赛事中“金奖”的突破;在2023年第十八届全国“大挑”竞赛中,荣获主体赛国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实现了学校在该赛事中“特等奖”的突破;在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荣获国赛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9项,获金奖数位居全国本科高校第38名,参赛学生代表王鑫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勉励;在 2024 年第十四届全国“小挑”竞赛中,荣获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4项,总成绩位列全国高校第27名。

二是聚力打造校园文化育人平台,“自强不息 追求卓越”的河科大精神更加彰显。按照“社团打基础,院级出特色,校级出精品”的三级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建设思路,守正创新,形成了“一会”即新年嘉年华,“两周”即毕业生主题文化周、精品社团展示周,“两月”即青年志愿者集中行动月、五四青年集中行动月,“三节”即草坪音乐节、社团文化节和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涵盖科技创新、文化体育、公益实践等各种类型,覆盖全校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学生社团每年累计开展活动200余场次,每年参与人数2万余人次。在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中连续 2 届获得“优秀组织奖”,获奖作品29件,多个社团获省级、国家级荣誉。

三是聚力打造社会实践育人平台,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更加有力。坚持“百分之百覆盖学生,百分之百活动有成果”的“双百”标准,开展暑期“三下乡”、寒假“返家乡”和日常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一批特色明显、内涵丰富、影响力广的实践项目品牌。先后组建550支社会实践团队奔赴省内外企业、社区、乡村等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服务城市社区居民、农村农民和留守儿童等 10 万余人次,获媒体宣传累计万余篇,获全国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荣誉32次,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全省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四是聚力打造志愿服务育人平台,品牌志愿项目贡献度更为突出。注重培育青年学生“人人公益”的志愿精神,按照“立足校内,服务社会”的理念,围绕学校和洛阳市中心工作开展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先后组织 30 万余人次参与到新生报到、老生返校、疫情防控、文明交通、会议服务、牡丹花会、省运会、央视中秋晚会、全运会等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品牌化建设,以学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为抓手,注重结合专业特色,形成了一院一品牌、一院一特色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先后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省级奖项 7 项,国家级奖项 3 项,学校荣获河南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成功选派 166 名应届毕业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乡村振兴计划,学校荣获“河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优秀高校项目管理办公室”荣誉称号,学生乔小全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全国第二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事迹。

三、推进共青团改革不断向纵深迈进,团组织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

一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夯实团的组织基础。规范召开共青团河南科技大学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制订实施学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党建带团建加强党团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规范内部管理运行;配齐配强专职团干部,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担任兼职团委副书记,持续推进基层组织负责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以评议促履职、以评议促提升。组建思想引领、科技创新、组织建设、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等六个工作专门委员会,将专职团干部、部分青年教师、主要学生干部纳入到各工作委员会,强化共青团工作研究谋划、发挥“智库”作用。

二是以推进基层组织制度建设为基础,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制订实施学校《团支部工作手册》《团支部工作考核办法》《团委书记班子成员联系二级团组织工作制度》,指导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组织开展“微团课”大赛、“主题团日活动”“活力团支部”和“魅力团支书”评选等活动,在基层团支部形成“互比、互学、互促”的良好氛围,在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等实践活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学校 2 次在河南省共青团基层基础工作大赛中荣获“活力杯”。三是以“推优入党”工作为抓手,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严格落实“两个一般、两个主要”规定,按照学校《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要求做好团员推优工作。强化“推优”前的引导培养、重点突出“推优”过程中的指导培养、常态延续“推优”后的教育培养,铸就“高标、高质、高效”推优入党工作新成效,青年学生入党动机更为端正,思想觉悟显著提升,筑牢了成长成才的根基,为党组织源源不断输入新血液、新力量。近年来,经团组织规范程序推优入党比例达到100%。

四是以构建培训体制机制为出发点,着力锻造高素质团干部队伍。建立立体化培训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依托“先锋论坛”“青年大讲堂”“日新青年讲堂”等,持续强化专题培训、交流学习;健全专兼职团干部队伍考核机制,落实团委书记、团支部书记上团课制度。鼓励团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战场,4 名青年团干先后赴汝阳县刘店镇红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

五是以推进学生会、学生社团改革建设为目标,切实当好学校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纽带。制订实施学校《河南科技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指导学生会组织落实各项改革任务,优化组织构架,精简人员规模,“小中心、大外围”的运行模式初见成效,我校“洛洛就业帮帮团”项目获全国高校学生会组织“我为同学做实事”项目交流展示活动优秀项目奖,校研究生会轮值主席裴林玉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制订实施学校《河南科技大学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成立学生社团建设管理评议委员会,拓展社团品牌项目育人内涵。积极探索构建“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团建创新机制,把团支部建在社团上。

青年怀壮志,立功正当时,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在团省委和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追随信仰之光、扛起历史之责,发扬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拿出实干加苦干的行动,团结带领全校广大团员青年踔厉奋发、奋勇争先,不断开创学校共青团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学校创建“双一流”和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征程上,谱写更加辉煌壮丽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