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将大学四年比作一泓静水,志愿服务的日子便是其中跃动的粼光。总有人问我为何沉醉于此,答案或许藏在记忆深处的几帧光影里。
那个蝉鸣聒噪的九月午后,当我把最后一件行李塞进宿舍角落时,代班学姐的召集信息突然跃入手机屏幕:“有空的同学请到迎新处协助搬运行李!”就这样,我懵懂地穿上红马甲,成为当日的流动志愿者。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执意要独自扛起两大袋行李的倔强新生。九月的骄阳炙烤着柏油路面,身边的学姐急得直拽我的袖口:“你怎么能让新生拿这么多东西呀!”当暮色将我们的影子拉成琴弦时,新生们一声声谢谢仍回荡在耳畔。伴随着夕阳的余光,我在志愿者登记表签下自己的名字。周遭此起彼伏的惊叹声里藏着独属于新生志愿者的窃喜。
在这之后,我参加了百团大战的新生志愿者活动。河洛书院青协的展位前,扎着马尾的学姐喊住我:“同学,一看你就是天生做志愿者的料!”就这样,我加入了青协。后来我的舍友也被“拐”进了志愿者的大家庭。青协新生见面会上,学姐问青年志愿者的精神内涵是什么时,我脱口而出:“青年志愿者的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会后,学姐给我塞了一根橘子味的棒棒糖。棒棒糖的清甜在嘴里荡漾
开来。想来,这抹橘子味的清甜许是志愿者精神的味觉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