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 张文献


记得小时候,我家北侧邻居家长着一颗高高的枣树,由于离墙很近,也许是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多条枝叶跨过院墙高高的朝我家的院子里长者,而我家的那片是空地,每到夏天,太阳北移,院子里会留下红枣树的荫凉,我和兄弟们常常在枣树的树荫下嬉闹玩耍。
深秋季节,是红枣成熟的时候,大风过后会有身上泛着褐色红斑的饱满的枣儿,从树上掉下来落在我家的地上。
一天,风很大,我放学回到大门虚掩的家里,娘在地里干农活还没回来,屋门锁着,我就把书包放在门槛边,准备去地里找娘。
忽然,我看到地上有二十几颗枣儿,淡绿色的身上泛着红斑,我就一颗颗捡起来把它放在门墩上,积了一小堆,随手拿上一颗就放进了嘴里。那味道可真绝,脆甜可口,嚼在嘴里吱吱发声,缺盐少糖的年代,能吃上这等甜味,简直如吃过苦药之后娘递过来的一颗糖快,那感觉就是一种幸福的滋味。
正当我品着枣甜,出门去地里找母亲时,娘肩上扛着锄头,手里
着篮子推门进来了。我赶忙接过母亲手里的锄头,跟着娘来到猪圈旁把草倒进猪圈,看着小猪大口把草吞进嘴里,不停地嚼着,就仿佛是自己刚才的样子,嘴里的唾液下咽着,我又甜甜地品味着枣香。
娘打开门锁,还没推开屋门,看到了门墩上的一堆红枣,就问我是哪里来的?我指指墙边的地上说是从那捡的,娘抬头看看枣树问我你吃了没有,我撒谎对母亲说没有。母亲又看看我下咽唾液的脖子问我想不想吃,我说当然想吃。母亲一边在我耳边告诉我想吃枣的方法,一边拉起我的衣襟把枣全部放在了上面,我便拉着衣襟一溜烟地来到了邻居家。
一进门,看到了正在院子的地上捡拾大枣的邻居奶奶。奶奶听到我的叫声,直起腰来看到我衣襟里的大枣,听我说完是来送被大风刮掉落在我家的枣儿,客气地说你不要送了就自己吃吧,我说俺娘不让,奶奶就勉强地拿来篮子,我把大枣放了进去。正当我转身要离开时,奶奶拉住了我说,赏你几颗枣吃,顺手就塞进了我上衣的布兜里,我执意不要,奶奶一边说我有教养,一边把我“推”出了家门。
回到家里,告诉了娘我去送枣的经过,又从兜里掏出大枣对娘说这是奶奶赏我的,娘笑了笑说,既然是奶奶赏你的,你就自己做主吧。我便拿出一颗给了娘,娘接过去咬了一口说真甜。随后,等弟弟们放学回来,我每人分给他们一颗,看到弟弟们又蹦又跳我笑了,娘看着我点头笑了。
蹊跷的是第二年早春,在我家北侧的墙边悄悄地长出了一棵小枣树,枣树长出了稚嫩的小芽。几天过去,那些小芽就变成了翠绿色的小叶子,叶子是椭圆形的,像一把小扇子。翠绿的小叶子油亮油亮的,连叶脉都看得一清二楚,在太阳照耀下,仿佛是一块块翠绿的翡翠。我害怕小枣树被家人无意损坏,就和弟弟们在小树周围扎了一圈的篱笆,把它保护了起来。我问父亲,树长多久才能结出枣儿,父亲说得等二、三年以后。从此,我期待着枣树长大,梦想着能早一天吃到甜甜的红枣。
但遗憾的是,因为要盖新房邻居家的枣树被连根砍掉了,因为我家枣树的根系是隔墙枣树的,不久我家的小枣树也死掉了,我等待吃红枣的希望破灭了,那种期待的感觉却留在了心里。
这段红枣的故事在我心里惠住已久,埋藏很深。因为母亲“不贪他财,欲得先送”的教诲,时时启迪着我的人生,使我在贵人的提携下一路遂顺,感恩母亲,不忘贵人。
金秋九月,是红枣成熟的季节。中秋的夜晚,不知是红枣的启迪,还是红枣的缘分,我到校外散步,走着想着不知不觉来到了校外的红枣小镇。
千余亩的枣园里,一行行一排排的站立着一颗颗枣树,像是列兵布阵,整齐而威武。棵棵枣树上密密匝匝地长着深绿色的叶子,叶子之间也稠稠地吊着枣儿,有满身淡绿的,有褐绿相间的,也有浑身通红的,还有半红半绿的,既像是藏在密叶里,又像是夜空里的星星,夜风吹过一闪一闪的,让人觉得满鼻的枣香。枣儿不大却硕果累累,随手摘下一颗放在嘴里,嚼爵起来,甜脆如蜜,仿佛又找到了童年的味觉,深埋多年的味道,又回到了心田。我不仅回味着童年的枣味,也品味着花甲之年的枣香。
一棵棵“大肚子”枣树呈现在眼前,果形均匀、色泽泛红的大枣在枝头上露出笑脸。让我感到奇怪的是,这里的枣树与老家的枣树大不相同。老家的枣树树冠下面是一根直直的树干,而这里的树干长满了灰疙瘩,下粗上细宛如泥土堆起的干结,显得沧桑而苍老。偶遇枣园子里的园艺师,问其缘由,健谈的他看着我,竟在我这个“学者”面前,侃侃地讲了起来。
新郑枣树种植历史悠久。作为中国枣树发源地之一,新郑大枣以核小、肉厚、糖分高、香味浓而著称。种枣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的新郑裴李岗文化时期。在发掘裴李岗文化遗址时,发现了碳化枣核,表明先民们很久以前就已开始种植大枣。在新郑民间发现的汉代铜镜上,就刻有“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礼泉饥食枣”的诗句。
新郑人的先辈们在世代从事枣树种植的生产中,创造了独有的省级非物质文化——砑枣技艺。
砑枣树是因为夏季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枣树养分过盛,水分往上走,光长叶子和树干,反而不结果实。在每年的 5 月到夏至前夕的枣树盛花期,村民们需要用斧子在枣树的腰间砍出不深不浅的刀印子,俗称“砑枣”。每一棵树上至少要砍下 100 多斧子,砍上好几圈,一季一棵枣树将砑三四遍。“这种大肚子枣树就是通过砑枣后形成的奇特形状,砑枣树要掌握好技巧,既要用力得当,又要稳、准,砑枣之后的枣树就会长出香甜的果实。”
今年 9 月初,我有幸参加了第 32 个“中华枣香风情节”。在孟庄“万棵枣树”庄园,徜徉灯笼高挂的长廊,辗转返侧片片枣林,笑看长杆打枣星落,羞窥恋人牵手瞬间,花眼霓虹灯光旋转,品味花生干果枣甜,欣赏民俗歌舞风情,别致的“红枣树下牵手会”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青睐。
读着“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落杆,枝头串串压珠翠,赏尽园中别样天。”的诗句,兴奋之余,我步韵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填《青玉案·中华枣乡风情节》一首:
金秋夜放红枣树。竹打落、星如雨。万棵庄园香满路。笼灯高挂,霓虹旋转,漫步观歌舞。
中秋媒牵情人缕。双对含羞笑盈去。卸甲更不虚日度。看花云里,惠心安在,沉醉他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