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无意中翻开总第219期《时事报告》中的一篇文章时,“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欣喜扑面而来。我知道,这些天让我昼思夜想的答案被一篇文章的标题水灵灵地清晰地表达出来了——把科学理论讲得可口可乐。那把可以通向梁爱强教授内心花园的金钥匙被我找到了。梁爱强教授的故事很长,我来讲,你来听,好吗?
幽默风趣的梁老师
打开《河南科技大学我最喜爱的教师纪念册》,101位同学给梁老师的留言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同学们发自肺腑的对梁老师纯真的热爱,同时也由衷地为河科大有这样一位优秀的思政课老师而自豪。社工专业的窦蔻同学写道:“梁老师的课堂充满趣味,时事与史迹并存,感谢老师呈现给我们的完美课堂。”中文专业的罗渊俊同学写道:“尊敬的梁老师,自从听了您的课,感觉我的大学没白上。您的幽默感、思想的深度感深深地感染着我!谢谢您!”信管专业的唐晗静同学写道:“千言万语道不尽对您的感谢。您在课堂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最帅老师,非你莫属!”
以前听过一次梁爱强老师给机关干部做的关于党的二十大的宣讲。当时只是感性地觉得他讲得非常有深度,很接地气,讲的内容也是我们最关心的。至于梁教授为什么讲得那样好,其背后的原因总是感到琢磨不透。直到11月12日在家中整理书籍时发现一篇文章,我才如梦方醒,感觉作者是自己完美的嘴替:一是宣讲者自身一定要把理论弄懂弄通、熟能生巧。如果自己都一知半解就很难与现实、社会、周围的事情结合起来。二是必须去掉“官腔”,多讲朴素的道理,多运用群众身边的典型事例,使理论通俗化。三是必须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群众心中的疑虑讲理论,使理论宣讲有针对性、可信性,能拨动群众的心弦。
志在做“大先生”的梁老师
梁老师不满足于做一名普通的思政老师,志在做“大先生”。“大先生”大在有大德、有大智、有大爱。记者和梁老师的一些对话访谈,让读者可以清晰地感知到,梁老师无论在教学、科研还是宣讲等方面都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与坚持。
记者段笑蓉:您觉得自己教的课好在哪?
梁爱强老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吧:一是讲课内容挖掘深,信息量大。二是讲课风格幽默风趣、充满激情,注重语言艺术,把理论内容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生动表达,将知识灌输与学生、社会的实际结合起来。三是根据学生的专业选择案例进行教学。如针对历史专业的学生,我会选择一些世界历史方面的案例开展教学。又如在给材料专业的学生讲发展新质生产力时,我会先让学生们谈一谈材料学科的发展状况、中国材料学科在世界材料学科的位置、河科大材料学科在中国材料学科的位置,然后再转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样结合不同专业特色的启发式教学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
记者段笑蓉:您觉得自己对学生的好体现在哪?
梁爱强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激励青年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责任。既做学生学业上的严师,又做生活上的益友。行动上接近学生,心理上贴近学生,思想上亲近学生。把言传身教与关心爱护学生相结合,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多次自费给学生购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学习资料,支持和鼓励具有强烈学习兴趣和较高研究能力的学生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对于毕业后准备参加工作的学生,鼓励他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我指导的一名研究生毕业之际自愿选择到新疆的一所高校任思政课教师,为新疆的教育事业作贡献。
梁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有情感和情怀。尤其是对目前社会上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以及学生的思想困惑进行引导和启发,使学生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总结和自我批评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遇到困难时,梁老师是学生眼前的一束光。”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凡是遇到家庭困难的学生,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进行资助。
记者段笑蓉:“您毕业于哪所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获得了哪些荣誉,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梁爱强老师:我在武汉大学读的硕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骨干、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获得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校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多次被河南省委宣传部和洛阳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宣讲专家。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在重要出版社出版著作 2 部,在《求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如今在教育战线已经奋斗三十六载,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记者段笑蓉:“教学改革方面,您进行了哪些教学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梁爱强老师:在教学内容上,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如针对大一新生,开展大学第一课——《大学的历史与大学的使命》,让学生认识到大学在推动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伟大作用,认识到大学对个人发展与完善的作用,深刻体会到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使命与责任。在课堂上,积极尝试并大胆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选择更能为学生接受、给学生以正确引导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和期待。通过开展《时政聚焦》等教改活动,让学生走上讲台讲思政,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获得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校组织的学生评教活动和校督导活动中,我教的形势与政策课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好评。有一些学生仅仅是路过我的课堂,因为被吸引就直接进入教室听课;还有一些学生私信要我的课表直接去蹭课。在首届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巡回教学展示活动中,被授予“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骨干”。在我校首届“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中,荣获“十佳人气奖”。有学生把我写进自己创作的校园歌曲《你好,河科大》里:“坐着小绿看看暑假校园的变化多不多,图书馆里先找人帮我占个座,想去听梁爱强老师讲的形势与政策……”
讲到群众心窝里的梁老师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梁老师始终认为,积极服务社会、义务宣讲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工作以来,梁老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部门和宣传部门成立的理论宣讲团,为全校师生员工做理论宣讲和形势政策报告 500 余场,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自 2006 年以来,梁老师多次参加河南省委宣传部和洛阳市委宣传部组织的“科学理论进基层”集中宣讲活动,到洛阳市各基层单位进行义务理论宣讲300余场。对此,河南电视台和洛阳电视台先后多次进行了报道。
在驻洛某部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时,一名战士这样讲道:“梁教授将理论课讲得深刻但不枯燥,逻辑清晰还幽默风趣!”在党政机关做形势报告,大家评价:“梁教授的报告能理论联系实际、思路清晰、幽默风趣,有很强的感染力!”在为农村党支部讲乡村振兴战略时,一名农民夸赞说:“教授这样讲课,俺们能听懂,能讲到农民的心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