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期次:第369期    作者:□ 宣传部 段笑蓉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们发现党的三个历史决议都很好地回答了时代之问,并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在看了《人民日报》2021 年 11 月 13 日 1 版刊发的文章《为了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侧记》之后,我更加坚信三个历史决议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发挥的指导作用。

在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关头,1945 年 4 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即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

作为一名70后,虽然没有经历那段儿炮火连天的岁月,但是我听爷爷讲过他所经历的抗战岁月,也从书本或电视剧里看到过有关抗战时期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英勇事迹、波澜壮阔的正面战场的较量及灵活有力的敌后战场的大规模作战。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的《两个中国之命运》一文中这样写道:“中国共产党从一九二一年产生以来,已经二十四年了,其间经过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这样三个英勇奋斗的历史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了现在,我们的党已经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重心,已经成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重心,已经成了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重心。中国的重心不在任何别的方面,而在我们这一方面。”

王均伟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重温〈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坚定“两个维护”的自觉》中概括了第一个历史决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发挥的指导作用:“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我们党第一次对党的历史经验作出的系统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文献。

《决议》总结了党从成立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时期、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这一时期的正反两方面的斗争经验,对党内若干重大历史问题,尤其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期间中央的领导路线问题,作了正式总结。

《决议》从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和思想上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高度评价了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为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毛泽东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作了充分准备。”

简言之,在理论方面,第一个历史决议为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指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第一个决议指导着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指引着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大潮正起之时,1981 年 6 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即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建国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决议》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路子走对了,政策不会变》一文言简意赅地描述了中国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我们现在的路子走对了,人民高兴,我们也有信心。我们的政策是不会变的。要变的话,只会变得更好。对外开放政策只会变得更加开放。路子不会越走越窄,只会越走越宽。路子走窄的苦头,我们是吃得太多了。如果我们走回头路,会回到哪里?只能回到落后、贫困的状态。打破‘大锅饭’的政策不会变。工业有工业的特点,农业有农业的特点,具体经验不能搬用,但基本原则是搞责任制,这点是肯定的。”

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一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018 年 10 月 22 日至 25 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亲眼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也真真切切地感受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油然而生一种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简言之,在理论方面,第二个历史决议为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指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第二个历史决议指引着中华民族实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建党百年之际,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即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全会决议对百年奋斗历程中党注重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作了全面总结,强调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继续抓好落实。”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可以说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果对这一次的《决议》给一个总的评价和定位,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第一,《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第二,《决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第三,《决议》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晓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概括和阐述,是全会《决议》的一个突出亮点,也是一个重大贡献。第一,这一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观点,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第二,这一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决议》还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成就,并重点概括了其中的原创性的理念和思想。第三,这一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深刻反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和追求,特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结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有效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简言之,在继承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基础上,第三个决议主要是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理论方面,第三个决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第三个决议正在指导着中华民族实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宣传工作者,我们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加深对《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学习和理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要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工作中下真功夫,运用校报、官方网站、官方微信等主流媒体推出有思想、有深度、贴合高校师生校园生活的原创理论文章、人物专访、新闻消息等原创精品,让《决议》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在高校落地生根,指引我们更好地做好工作,用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